查看原文
其他

淄博的成功打了谁的脸?

赵皓阳 大浪淘沙
2024-09-06
‍‍‍
大家回想一下,上一个因为各种机缘爆火于网络全平台,并且切实带动了本地旅游突飞猛进发展的地方还是哪里呢?是理塘和它的“天降紫微星”丁真珍珠。
我在之前的文章中,对于丁真带动本地旅游发展,为理塘扶贫事业做出的贡献,是完全肯定的。但是我否定的是,官方媒体肆意炒作丁真现象,把捧一个网红出道带动地方当作了一种“正途”,更有高高在上的媒体挑拨丁真现象与做题家们的对立情绪。
眼看丁真大火之后,很多地区不想着踏踏实实做扶贫、旅游开发的工作了,天天想着复制一个丁真,专门安排一个干部占用相当多的时间,就干拍短视频这件事。
理塘出了一个丁真,全国各地无数地区都在找本地的俊男靓女拿来炒作,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更是每个县都试图推出一些网红,这些被网友们戏称为“丁真宇宙”。
各地都想复制“丁真”那时候,我跟一些地方干部聊天,他们口气大得很嘞,张口闭口就是我们这地要多出几个“丁真”;而且他们还瞧不起李子柒,说李子柒四川人结果建厂在广西,没有带动家乡经济。当时我心里想的是:这么没B数的吗?中国这么多年才出了几个李子柒啊,这都看不上的?
我们必须意识到,“丁真现象”是一个个例,一个社交网络的多重巧合引发的舆论热潮。流量明星界都有一句俗语:“小火靠捧,大火靠命”,丁真和理塘的大火、包括淄博烧烤,都有很多无法复制甚至运气的成分在。
但是,我必须要说的是,我们作为一个本地居民,是希望我们的父母官满世界找一些不识字的“纯真少年”天天忙着拍短视频?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切实改善城市治理、促进经济转型、贯彻以人为本、净化营商环境、建立市民信任、打击缺斤短两?
所以这就是淄博成功经验的意义!就算我的城市无法再复制淄博的大火与流量,我也希望我们的父母官好好学一学淄博!所以我要赞美淄博,支持淄博,感谢淄博为众多城市治理树立了一个榜样与标杆!
“好人有好报”是每一个心目中朴素的认知,淄博的城市治理者们做了很多“好事”,现在得到了应有的“正反馈”,我们都替他们高兴,这是最基本的人之常情。
不过我认为,淄博的经验、淄博的大火、群众对于淄博模式的认可,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与其中——最根本的,是我们近几十年来高速发展中,城市治理的一些弊端。
上个月我写了一篇大长文,分析了以杭州为代表的“美食荒漠”的现象,建议大家先看看这篇文章《万字长文,深度剖析:杭州真的是“美食荒漠”吗?》作为本文分析淄博成功经验的负面衬托。
简要来说,我分析了杭州成为“美食荒漠”的三个阶段:全国知名旅游景区阶段、资本盲目扩张阶段、网红景观阶段。这三个阶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对“人”的驱离——“人”都不重要了,更何况为人服务的美食?

为啥淄博模式让大家眼前一亮呢?用最简单的话说,就是把具体的“人”放在了重要的位置。我们不再是促进消费商品,不再是商家磨刀霍霍所向的猪羊,不再是提高地方业绩的工具——而是当成了实实在在“人”去尊重。

一直以来,跟著名旅游景区相伴的舆论,都离不开“宰客”二字:北至雪乡,南至三亚,东到青岛,西到拉萨……在这些广袤的土地上,一直都流传着各种“宰客”的传说。因为这些地方资源得天独厚,不像街坊店、夫妻店这种做固定人群生意的,热门旅游地区人流量来来往往,根本不在乎没有“回头客”的问题。

所以我说我们的景区都不“努力”,坐拥老天赏饭的“彩票”,但是不想着改进菜品、改善服务、物美价廉,因为躺着就能挣钱,所以不是“美食荒漠”才怪。

这种“不努力”现象很普遍,不仅仅是风景城市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吐槽过城投公司/平台,有官方背景和优质资源的地方政府“亲儿子”们,不想着产业升级,不想着在高新领域破局,天天想着跟地方银行勾搭炒地皮,赚房地产泡沫的“绝户钱”。

很简单啊,房地产是easy模式——尤其是对有地方背景的城投公司来说,随随便便就能批下地来,随随便便就能拿到银行贷款,搞产业升级?旱涝保收吗?就好像热门旅游目的地,还有近年来兴起的诸多“网红城市”,随随便便就来一堆“冤大头”,改善服务改进菜品?我闲得慌?

互联网垄断公司也是标准的“不努力”,占据了先发优势的垄断巨头们,不想着技术突破,不想着面向下一轮科技革命,天天想着玩金融、小额贷、社区团购割韭菜……人家的互联网巨头搞出了ChatGPT,我们的互联网巨头用大数据算法给莆田医院做广告,没眼看。

再比如我们的影视娱乐界,不需要用心打磨剧本,不需要用心拍好片子,只要找几个流量明星,让他们的邪教粉圈搞搞控评、刷刷票房、弄些幽灵场不就行了吗?
简而言之:最不努力的就是这些亲儿子、关系户、垄断巨头、娱乐贵族……它们才是最“躺平”的典型!那些媒体有啥脸天天指责年轻人“躺平”!中国的打工人明明是最努力的好不好!

但是淄博是努力的!我们看到了淄博作为传统工业城市转型的努力,我们看到了淄博市场监管部门对于规范市场环境的努力,我们看到了淄博人民努力生活努力经营努力奋斗……我们看到了一种认真与城市,一种勤恳与踏实,一种良性互动,一种在“不努力”的氛围中众多不常见的品质。
我们的城市发展问题我也分析过很多次了:曾几何时,我们的城市建设(其实也包括乡村建设),是以GDP为准绳,以土地财政为根基,“人”反而是居于了次要的地位。只要房价蹭蹭蹭往上涨,卖地的钱嗖嗖嗖往回收,地方GDP就能连年体面,财政收入稳稳当当,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的绩效、精神文明奖、防暑费……就都有了着落。有土地财政这么旱涝保收的大好事,至于产业升级、环保、居民幸福指数很重要吗?

后来国家也看到了这个问题,我们的政策准绳也发生了调整,GDP不再是地方唯一的考核指标。不过社会治理的转型就像大船掉头,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与制度成本,大多数地方受官僚主义惯性的影响,还沉迷于土地财政的“不努力”之中。再后来又受到疫情的冲击,所以大家对于“以人为本”的切身感触并不是很深。

所以淄博作为第一个展示出以人为本、政通人和、人民至上、和谐社会的风貌,全国人民都表现出了第一时间的认可,并表示:想去这地方,且希望我老家就按照这样治理。

我之所以现在才写关于淄博的文章,是想观望一下发展走势,尤其是面临“五一”这样大考的表现。因为不止一座曾经大火的“网红城市”,躺在滚滚而来的流量与关注度上“不努力”,城市治理和旅游体验一塌糊涂,就赚一波热度钱完事了。
但是这次“五一”淄博的表现让我彻底服气了,这么大的人流量,基本没有听到过任何负面的新闻,个别一两个很快都被当地治理者解决了。而且在其他热门目的地酒店五倍、十倍地疯狂涨价,淄博却由本地政府出面,限制了涨价行为。这个卓尔不群的举动就让我认定了:淄博,行!
所以我们一定要给予淄博市政府“限涨价、不宰客”方针的支持,不要听那些“市场原教旨神教”的信徒们瞎BB,什么口罩要涨价,退烧药要涨价,啥啥问题只要价格调整就能解决。市场经济要真那么万能,那资本主义早期平均十年就来一次的经济危机是咋回事?

真信了“市场原教旨神教”那一套,没有稀缺资本也会人为地制造稀缺,发生在玻利维亚的自来水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:国际垄断资本控制了自来水厂,根据用水高峰期制定了离谱的阶梯水价——每月高达440美元的接驳费——多么市场经济啊,去淄博的人多、喝水的人也多,涨价不就解决了吗!结果导致玻利维亚的穷人都喝不起水了,然而无所谓,毕竟以市场维度来看,穷人不算“人”——或者只能算是“有缺陷的人”——谁让一涨价你就买不起呢?
玻利维亚位于亚马逊河平原、拉布拉他河平原与安地斯山高原,境内主要河川约270条,大小湖泊有184座,另有湿地260处。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,这样一个水资源丰沛的国家却频繁遭受供水短缺的困扰。

原因就在于1997年,玻利维亚政府从世界银行拿到“支援发展中国家建设”的贷款,美其名曰“为玻利维亚进行自来水现代化系统”,但是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玻利维亚政府必须将自来水产业私有化。于是,玻利维亚政府将科恰班巴的自来水公司卖给美国柏克德公司;另外两座大城市拉巴斯和埃尔阿尔托则卖给了法国苏伊士公司。

于是这些大公司开始“降本增效”,用水多的时段多收费,地方远的地方多收费。贫穷的人家本身就住在郊区,无力承担起供水公司的“市场调节费用”。比如纪录片Water Rising记录了科恰班巴市的一个平民社区,用水高峰期水价直接涨了200%,还需要额外支付440美元的接驳费——市场调节的结果嘛。最后的结果就是该社区居民只能去河流、池塘甚至脏水洼取水——即便这个水洼中有垃圾、排泄物、昆虫尸体,但也比渴死强。

我现在看见“市场神教论”和“涨价神教论”的观点就烦,何不食肉糜说的就是这些人。

五一酒店爆满怎么办?涨价就好了呢。穷人总是喝水怎么办?涨价就好了呢。没有足够的钱,你也配活在这世上?
所以说不要被这群所谓的公知或经济学家们误导,我们现在固然是市场经济,要靠市场作为资源分配的基础,但是不要忘记“市场经济”前面还有“社会主义”四个字。
就拿淄博酒店限制涨价这件事情来说,我认为是非常英明的决策,这些酒店和商家眼下确实受到了“预期收入”层面的损失,但是“输在一时,赢在一世”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

因为上文说了,淄博靠什么火?靠以人为本四个大字。淄博有独冠全国的旅游资源吗?烧烤是什么不可替代的美食珍馐吗?都是否定的。那大家猜猜人民为什么喜欢去淄博?

假设大家跟随者良好的口碑与名誉去了淄博,面临的是涨价赶上风景名胜区的局面,那淄博跟那些真·风景名胜区还有什么区别呢?我为什么要独独来你这个地方呢?因为我喜欢看人吗?

所以淄博厉害,他们这次不涨价,以后就会有回头客,人家做得是长久生意,是细水长流。不像有些宰客的景区,在一片“来都来了”的无奈之声中,断绝了所有“回头客”的可能。
淄博其实是逆天改命,人家根本就不是凭借“市场规律”火的,自然没必要奉行“稀缺涨价”的“金科玉律”。

所以说这就是涉及到了本质:淄博是靠什么火的?靠的是人民群众的口碑。靠的是在众多地产经济城市中,走出了以人为本的路线。
在《人民的名义》中,京州市书记李达康是一位视GDP如生命的人,然而在小说《人民的财产》中,我们见证了李达康书记的转变:
下面这两段话非常重要,建议全文背诵:
李达康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市的市委书记,犯了一个大错误——没在追求GDP高速增长的同时,关注扶助弱势群体,没有给这部分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。李达康几乎是哽咽着,说出了棚户区居民对市委和政府的尖锐、刺耳的评价:你们政府的GDP增长和我们没啥关系!
李达康眼中泪光闪动:同志们,如果我们的工作和奋斗与我们为之服务的广大人民群众没关系了,那我们工作和奋斗的价值又在哪里呢?GDP增长的价值又在哪里?从某种意义上说,我们是不是失了职啊?我就痛悔自己失了职!如果五年前我能坚决一些,不把GDP看得那么重,对弱势群体多一些关心和扶助,及早采取果断措施废除那个阻碍棚户区拆迁的24号文件,也许就不会有“九二八事故”了……
“没有在追求GDP高速增长的同时,关注扶助弱势群体,没有给这部分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”“你们的GDP增长和我们没啥关系”“如果我们的工作和奋斗与我们为之服务的广大人民群众没关系了,那我们工作和奋斗的价值又在哪里呢?GDP增长的价值又在哪里?”——希望每一位“父母官”都能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。
周梅森创作《名义》和《财产》,是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、目的性,是某种意义上的“政治任务”。他不是想要创造一个世界名著形象,分析李达康内心矛盾、痛苦、抉择、破茧重生,他不是以人为中心,完善李达康形象的弧光、经历、心理描写,说到底,李达康是为上面两段话服务的。
所以说,李达康的改变不是自己的改变,是作者需要他改变、是形势需要他改变,是在《名义》之后,作者选取了人气非常高的李达康书记,用他来做新的政治宣言的传声筒。
李达康知道,这次他和吴雄飞十有八九是在劫难逃,吴雄飞下台是肯定的,他估计也会下台。沉默片刻,李达康问:老易,你知道像矿工新村这样的棚户区我市有多少?住了多少居民吗?易学习是个明白人:这我当然知道,连片棚户区十四个,居住人口为五十八万六千人。李达康放下酒杯,感慨不已:五十八万六千人啊,占了我们京州六百三十万人口的近十分之一啊!这部分群众没有获得感,没有幸福感,我们就没有尽职尽责!如果我们继续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的话,还配当共产党的官吗
淄博就在践行这种先进理念的道路上。很明显,人民群众也对这种“努力”予以了足够的正反馈。就好比“卿以国士待我,我以国士报卿”,这种珍贵的情感交互,可比增加了多少GDP意义大得多的多的多。

在一片割韭菜的网红城市、热门景区中,出了一个淄博;就好像在遍地流量明星的电影界出了一个《流浪地球》——人民用脚选择了淄博做目的地,也会心甘情愿做“小破球”的自来水。

像这种情感的链接、价值的绑定、信任的构建、互相的正反馈……是那些永远只盯着土地财政和GDP地方、一有事就祭出“涨价大法”的媒体、搞城市规划只会复制“南锣鼓巷”的治理者、只做一回生意拼命割韭菜的商家、只关注网络热度和炒作的“网红城市”们……永远无法理解的。
淄博的成功打了谁的脸,不用我说了吧?

我们呼唤全国各地的“淄博”、各行各业的“淄博”能够越来越多!

◆ ◆ ◆  ◆ ◆
最近尝试了两期直播,很多朋友问直播回放在哪里看。还是要强调一下哈,公众号和视频号是两套系统,虽然现在为了粉丝或导流的需要,很多功能是重叠的,但是公众号不等于视频号。
比如直播回放,就必须要去视频号看,点开下面这个视频:
在评论区看见这一条,点击头像进入主页:
在这里关注我的视频号,然后就可以查看直播回放了。
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,祝大家周末愉快。
第二本新书正式连载完毕:《资本囚笼》全目录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大浪淘沙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